咨询热线:0371-85608552

手机网站|English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化茧成蝶的美丽翩跹——国际艺术媒体中的廖婉凝

来源:安博电竞怎么下载安装软件    发布时间:2025-03-06 06:08:51    浏览次数:1次
导读: ...

  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要想享受全球化带给我们文化与艺术上无障碍交流的“红利”,不仅要跨越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同时也受到信息源自与传达因素的影响。从表面看来,尽管全球艺术家同处一个星球之下,国际艺术资源可以共享。然而,上述种种难以逾越的交流鸿沟,极大地削弱了中国艺术家从事海外交流的热情。与同时代欧美艺术家相比较,中国艺术家参与国际艺术交流的频率和活跃度,远远落后于欧美同行,由此而失去许多宝贵的时机!

  中国艺术家国际交流与发展的瓶颈,成为束缚我们拓展海外发展空间最大的障碍。旅加女艺术家廖婉凝在其并不太长的进军欧美艺术领域的过程中,因其女性视角的独特性、作品内容的广泛性、涉及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以及与主流艺术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而受到众多国际著名艺术媒体和艺术评论家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当她频繁而积极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艺术竞赛时,其作品在与欧美同行的同台竞技中,屡屡从对手中斩金夺银,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廖婉凝的成功似乎为自己寻觅到了一个既便捷,又经济,更实惠的中国艺术家进军和拓展海外艺术发展空间的路径和渠道。为此,她受到了 一众国际艺术媒体争相采访和报道,其中不乏世界著名艺术媒体,如:意大利《新托斯卡纳杂志》、美国《国际艺术家》杂志、法国《圈子基金会》艺术杂志、《美国艺术收藏家》杂志等。

  媒体的职责是告知、教育和娱乐大众。毋庸置疑,媒体对社会具有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媒体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公众传递各种最新信息。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是现代媒体形式,提供实时更新并影响公众言论,媒体通过提供新闻和信息帮助塑造信仰、思想和观点。

  相比较欧美国家的艺术家而言,中国艺术家缺乏自我推广和营销意识,特别是在使用和利用现代化媒体,来为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中塑造形象、影响舆论方面。从传统形式到数字平台,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交流思想、传播新闻和与不同受众互动的方式。从以下欧美各国艺术媒体对廖婉凝国际参展和获奖经历来看,其影响力的广度、深度以及传播效果,是其它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

  《圈子基金会》(Circle Foundation )是一个位于法国里昂国际艺术推广平台,该平台是欧洲乃至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纸质&电子艺术类杂志。该基金会受到当代艺术中各种实践和观点的启发,最大的目的是强调艺术和文化作为我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性,基金会作为一个平台,选择、宣传和推广世界各地杰出艺术家以及其的作品。基金会的目标是:从全球精选出一小部分独家精选艺术家,并且利用该平台为其发表作品、展览展示、赢得资助和奖项,帮助其在国际艺术领域建立起应有的地位。

  廖婉凝正在从事两个主题探索:一个专注于创作受古董启发的艺术。另外一个则探索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是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廖婉凝毕业于中国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美术硕士。现居加拿大,美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她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包括纽约市议会颁发的“文化与艺术杰出贡献奖”,她的作品《白日梦》在2023年国际创新艺术奖中荣获银奖美术竞赛,在巴黎的第161届国际艺术沙展览会上,这种疲惫表现得淋漓尽致。2024年,她的作品《云肩》获得了银奖获得者,在INNOART国际美术大赛中获奖,同时,《女性生活》杂志被选为Fusion Art主办的第七届国际女性艺术家年度展参展作品。

  她富有表现力的创作,融合了油画和混合媒体,深入探讨了历史和当代主题,在传统和个人叙事之间呈现了一种缩写。

  廖婉凝的作品捕捉到了童年的复杂性,描绘了存在于纯真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年轻主体。这种细致的构图探索了自由与克制之间的张力,反思了外部力量是如何塑造身份的。她的画作《未来之眼》 (Eye ofthe Future)隐喻了年轻人的脆弱和韧性,促使观众思考孩子们继承的世界,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

  廖婉凝的作品以其主题的双重性而著称,其中一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艺术表现受到古董的启发,而另一个则探索关系动态,尤其是父母与子女。她的画作巧妙地结合了油画和混合媒介,创作出质感丰富、意义深远的作品。她在2023年和2024年的国际美术竞赛中荣获银奖,以及纽约市议会颁发的杰出文化艺术贡献奖,彰显了她卓越的艺术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参加了第161届国际艺术展。

  在巴黎和美国第七届国际女性艺术家年展上的展览反映了她的艺术多才多艺和全球影响力。廖的驾驭历史主题和个人故事描述的能力确保了她的作品在文化上仍然具有相关性,在情感上仍然具有吸引力。

  她最近的作品《回到迦南1》和《回到迦南2》,展现了她通过复杂构图传达亲密叙事的能力。这些作品唤起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与渴望之情,以一种超凡脱俗的细腻描绘了孩子们,将观众带入他们的世界。通过将这些温柔的肖像与古代元素交织在一起,通过纹理层,廖创作了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柔软的纹理和精确的细节并置,唤起了同时保持古典肖像画的敏感性。

  将作品扎根于当代叙事中。她对历史美学的致敬,加上深刻的情感共鸣,回想一下像玛丽·卡萨特和安德鲁·怀斯这样的艺术家的叙事深度,而她对混合媒体的使用引入了一个触觉的、现代的维度,放大了她主题的情感重量。

  廖婉凝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将个人历史与普遍主题巧妙融合的能力。她的艺术跨越了文化和时代,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既深刻又普遍的视角来解读她的作品。通过她富有感染力且技术非常精湛的作品,廖邀请我们反思记忆、身份与人类境遇的交汇点,从而确立了她在具象绘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当代声音之一的地位。

  1、真实性——虽然当代艺术中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现代艺术运动到后来的当代中慢慢的被摒弃和诟病的就是写实绘画,被认为落伍,照片打印机等等一直被污名化。可是,对我而言,好比很多旧物和旧人并不会被更多的人熟知,它们或者已经不在人世或者被私人占有着,那么写实大概就是还原他们、它们最好的办法,我也喜欢收藏,我对物的喜爱在很多时候超过了对人类,那么真正吸引我的也就是它们散发出来的特质,细节,纹样,肌理,光泽和用途,很多功能现在已经根本用不上了,信息化对传统的打击和淘汰几乎是肉眼可见的迅速。但是它们,他们都存在过,我喜欢明白他们的前世今生。它们、他们是都是具象的真实的,抽象的表现力是和概括是讲述它们的 。

  完整性 ——我对文学和诗歌的理解也是如此,当代艺术在我看来有点像诗歌,提供给观者的是意向,概括,和浪漫的瞬间感受。但是真实的人性和人心之善恶只能在小说里完全被感知到,就像一部电影、一部小说永远不可能是空洞的模糊的图像,不交代一切。我们观众就是要知道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那么你肯定无法看懂一场电影,我们期待的结局是整个电影的目的。它必须完整,哪怕它是开放式结局,我们也希望它是完整的。否则人就没办法理解和看明白一样。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和当代艺术中主流观念做对抗,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有很多图像和色彩都是我很难理解的,无论是色彩鲜明的,笔触飞扬的,还是造型夸张甚至是无型的,似乎和我对生活的理解和观察以及喜好格格不入。人生大概都应如此,有始有终,我也希望我经历的事情有始有终。我喜欢那种完整性的表达,我没有一张画是没画完的,即使它不完美。我喜欢把我要做的事情完全做完,哪怕它非常不完美,但是要完整。抽象和表现艺术在我看来是艺术家本人内在表达的需求,无论是对色彩和内容都是足够个人的述说,也许是我和这样的艺术没有共鸣,我很难被当代作品感动,我也不能解释为什么?

  3、叙事性—— 叙事性也是我一直喜欢在画面中呈现的效果,就像很多年前,我被人问道你画画靠什么来创作?我必须得说,我很多的创作是基于订单需求,主要是大量的人像创作,我曾创作过2幅人物肖像,它没有一点影像素材,因为那二人物都早已过世,家中没有照片,只凭家族中长者提供的文字描述而完成的肖像创作。我的每个顾客都会给我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来给我创作带来影像和情感上的触动,无论是为家人,师长,朋友来定制肖像的目的都一样,就是想让被画的人被永久的停留在画布上,那一刻明媚也好,美丽也好,苍桑也好,都是又故事的主人公,谁又能说自己一生没有故事呢?让我感动的和激活我创作的动力也是一个又一个充满历史和命运的赞歌或者悲歌。所以很喜欢有人间烟火气的表达,通过设计画面的道具和背景环境等因素给观众提供一种能想象和融入画面的视觉感受。

  前些年2018年前后,我画了大量的人物铅笔素描和油画肖像创作之外。我用直接画法来完成那些订单,技法也是具象写实的,2020年之后也在一些商业绘画领域做了探索了,使用了一些新材料的介入,在画面的明暗对比和灰度上做了相应的降低,不在那么明亮和画面层次关系也逐渐弱化,我开始喜欢上了那种偏灰色调的画面感。我会使用比如石英砂,宣纸,纺织品等等可以让画面的层次和肌理发生更多的变化努力实践着……

  《新托斯卡纳》杂志是意大利著名艺术、文化和时事月刊《La Toscana Nuova》 于 2013 年 1 月创办。该杂志通过与文化、艺术、社会问题等所有的领域的记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为读者提供托斯卡纳各个地区及周边地区每月举办的各种活动的 360° 全景视角。

  《新托斯卡纳》八十页,二十多个专栏,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艺术、摄影、建筑、电影、戏剧、音乐、诗歌、文学、时尚、设计、考古学、心理学、医学、食品和葡萄酒。

  《新托斯卡纳》的目标一直是讲述托斯卡纳的优秀之处,关切艺术和文化,同时也为所有有助于使“托斯卡纳制造”成为全世界喜爱和知名的品牌的旅游、社会和生产现实的空间。

  对于专业艺术家来说,这能给你带来啥好处呢?这本真正国际化的杂志《国际艺术家》为你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让你的作品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特别难找到比《国际艺术家》杂志更能全面展示和宣传你的作品的媒体了。

  美国具象艺术类双月刊杂志《国际艺术家》,是一本创刊于1998 年的、面向全球艺术家的著名刊物。该杂志被认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专栏 ,它更像是一本书而不是杂志。该杂志,高品质、全彩色光面印刷,涵盖所有绘画媒介——油画、粉彩、水彩、丙烯酸、彩色铅笔等。”

  该杂志专栏编辑艾丽莎·M.蒂德韦尔在给廖婉凝的邮件中(2025年3月5日),通知其作品荣获了艺术大赛的特等奖,并且将接受《美国艺术收藏家》杂志的采访,采访文章也将刊登在其杂志上。

  我刚被告知你的画作《中国茶几2》被选为静物挑战赛的特等奖获得者。恭喜你!!接下来我将写一篇文章,与你在《国际艺术家》中的参赛作品一并发表。作为奖品,将在即将出版的《美国艺术收藏家》杂志上发表一篇四页的文章。”

  桑德拉·米兰达·帕丁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家、策展人。她创立了《艺见》(ArtSEEN Journal)杂志和电视频道,旨在推广艺术和文化。总部在英国、意大利、哥伦比亚。

  桑德拉是前佛罗伦萨双年展项目总监,在担任佛罗伦萨双年展策展人、国际项目负责人期间,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Christo 和 Jeanne Claude)、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理查德·阿努斯基维茨和吉尔伯特和乔治(Richard Anuskiewicz 和 Gilbert & George)等全球有巨大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大师策划了“终身成就奖”。桑德拉在全球策划了 50 多个展览。

  桑德拉荣获众多奖项,包括最近获得曼图亚商会摄影一等奖以及萨拉·莫迪亚诺奖和 COCA 艺术奖提名。她的作品被公共收藏,如:意大利曼图亚商会、意大利西西里岛迪亚特当代艺术基金会、西班牙巴塞罗那里斯本博物馆、哥伦比亚波哥大哥伦比亚美国中心等。

  桑德拉撰写的关于廖婉凝艺术评论文章发表在2025年第一期《新托斯卡纳》杂志上(意大利)

  廖婉凝是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因其融合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令人回味的油画而闻名。她出生并在中国接受培训,1998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2008 年,她在香港举办了首次个展,标志着她在艺术界开始受到认可,她的职业生涯由此开始腾飞。作为美国肖像协会和加拿大艺术家协会的成员,她曾参加过多次国际展览,她的作品经常探讨记忆、脆弱性和关系动态等主题,赢得了赞誉。

  她的艺术成就包括在 2023 年和 2024 年 INNOART PRIZE 国际艺术大赛中获得银奖,并在 2024 年美国艺术奖中三次获奖。廖的作品,例如她的旧物系列和她为歌手窦唯等知名人物创作的肖像,已在全球知名场馆和出版物上展出。她目前居住在加拿大,继续以将当代视角与历史和情感深度交织在一起的能力吸引观众,使她成为国际艺术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廖婉凝的作品展现了一种跨越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和隐喻现实的维度,通过一种充满象征意义的美学探索边界。她的画作经常并列不协调的元素——例如栖息在枪上的鹦鹉、桶里的兔子或窗外的田园风光——评论我们感知的虚幻和脆弱。她笔下人物的色彩和表情放大了脆弱的宁静与反抗姿态之间的对比。一方面,感觉我们进入了她笔下人物的思想或他们的梦境,这些梦境往往是我们的大脑未解决问题或整理记忆而产生的荒诞梦境。另一方面,当这些画是肖像时,感觉就像是面对面地与人物身上反映出的某种重要真理相遇。

  在那些采用更亲密和形象化语言的绘画中,她还捕捉到了人物之间沉默而神秘的联系——有时是两个人,有时是一个女人和一只动物——伴随着悬挂的日常物品,似乎是需要解开的线索。这些元素唤起了脆弱和关系冲突的主题,邀请观众构建自己的叙事。婉凝为这种解读过程辩护,认为这是她艺术的核心,她说:“我选择尊重我内心的声音,专注于真正让我着迷的主题——通常是女人和动物、老故事和老物件,捕捉它们当代的面貌和环境。对我来说,这些是生活中最值得记录的方面。”

  总体而言,她的作品反映了对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及其与周围世界的互动的深刻理解,她以如此真实和诚实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印象,无惧艺术界坚持艺术是客观事物的那一部分。她探索复杂、对比鲜明的关系,快乐和痛苦以同样强烈的程度共存的时刻,沉默却明显的底色,以及强调当代个体情感孤立的超现实主义叙事。虽然她的艺术在色彩和构图上在视觉上是和谐的,但她的作品向观众提出了存在主义的问题。

  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桑德拉.米兰达.帕丁在看到旅加艺术家廖婉凝的作品时指出:“总体而言,廖婉凝的作品反映了对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及其与周围世界的互动的深刻理解,她以如此真实和诚实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印象,无惧艺术界坚持艺术是客观事物的那一部分。她探索复杂、对比鲜明的关系,快乐和痛苦以同样强烈的程度共存的时刻,沉默却明显的底色,以及强调当代个体情感孤立的超现实主义叙事。虽然她的艺术在色彩和构图上在视觉上是和谐的,但她的作品向观众提出了存在主义的问题。”

  从反映两性关系的矛盾再现,到女性视角的现实表达;从纯粹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抒发,再到宽泛集体意识与反思,廖婉凝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仅仅记录了个体艺术家对社会进程中,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化的思考,而且还从从历史的横断面切片立传,为一个混沌复杂的世界与社会,用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似的剖析和解读。廖婉凝最近正在创作的以俄乌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正是对当下纷乱动荡的国际时局做的一次个体化视角的价值观点表达。

  廖婉凝这个系列作品,采用了素描的形式,用极简的单色来反映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在战争状态下,明亮而绚烂的色彩显然失去美好意义,取而代之的,除了黑色还是黑色。黑色成为表现悲痛、伤感、压抑与绝望最直白的颜色。就如同西班牙绘画大师戈雅在其表现战争与苦难的系列作品一样,他也在作品中放弃了色彩。戈雅认为光、影和阴影能更直接地表达真相。他写道:“艺术不需要色彩。给我一支蜡笔,我就能‘画’出你的肖像。” 他使用线条并不是为了勾勒形状,而是,根据艺术史学家安妮·霍兰德的说法,“将形状刻画出来,然后将它们分裂,就像眯着眼睛半盲的眼睛可能理解的那样,创造出扭曲的视觉碎片,在匆忙中看到的东西的边缘颤抖……这种‘图形’的清晰度在最参差不齐的时候最清晰。”这种方法的直接性符合他表达人性原始一面的愿望。

  廖婉凝现定居加拿大,职业艺术家,现为加拿大艺术家协会(SCA)会员、美国肖像画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OPA国际准会员。

  2019年10月—2020年5月——独立完成中国科学院院士72人油画肖像创作

  2022年03月—获得中国社会艺术协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中心美术监考官身份

  2022年08月—受诗人作家伊沙之邀为其人物传记小说《李白》创作油画李白肖像

  2023年04月—油画创作《白日梦》获得2023年度INNOART PRIZE国际美术竞赛银奖

  2024年04月—油画《女性生活》入选美国融合艺术第七届年度女性艺术家国际线月——油画作品《纺车》入选中国十四届全国美展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品展238号

  2024年9月—加入美国油画家协会OPA国际准会员美国油画 协会会员资格

  2024年9月—ITSLIQUID国际集团聚焦艺术家栏目评论家Luca Curci对画家廖婉凝专访

  2024年10月—加入加拿大艺术家协会SCA会员官网给SCA会员建立的个人网站

  2024年11月——受邀与美国知名宠物美容大师Lori Craig跨界合作

  2024年12月—油画《二个8岁男孩》入围2024美国肖像协会会员专属竞赛第五动物主题

  2025年1月—油画《城市的角落》获得LightSpace城市景观艺术展荣誉奖

  艺术家自述通过多年对其他艺术流派和时代范式的观察,我发现政治体制,文化普及率,家庭出身,人种宗族,地理位置,民族风俗,宗教习俗等等综合因素才是造成艺术家作品有鲜明差异性的根源,和性别的关系反而并不大!

  审美差异化存在,这与艺术家出身底色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是终生无法克服的。民族性与国家资本生态的不同,造成国民性思维方法完美扣合,导致在全世界内——审美差异化,恰恰是全球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没固定的范式和传承。这是艺术风格与审美成正向反馈的结果,并没有实质性的高下之分。



上一篇:凯旋门第宅售楼处电话→售楼中心电话→楼盘百科概况→主页网站→凯旋门第宅处部中心楼盘资料→最新网站→24小时热线 下一篇:看生疏!各村(社区)自愿服务站的联系方式都在这

全国销售热线
0371-85608552

销售咨询电话
13838570777